最近,一则这样的消息在桂林家长的朋友圈里疯转——
按照消息的内容:“从2020年起,我市‘小升初’的考试总成绩,其中艺术测评的内容包括美术和音乐两大类,测试内容包括软笔书法、唱歌、跳舞、绘画、乐器等等。”新政不仅引发了桂林家长们的高度关注,一些民办培训机构也纷纷借艺术测评做起了“文章”。
这是真的吗?桂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
网传2020年桂林小升初测评内容
家长突击报班有必要么?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发展指标构成,由此可见,艺术测评并不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需要学生和家长通过日常的学习和艺术实践来达到,并通过现场基本技能展示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
该负责人指出,原来在中小学课堂,艺术课常被挪用,课时不能保证的情况比较普遍,现在只要学校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就能通过。艺术测评内容基本都是教材上的内容,突击报班并不可取。
桂林某培训机构借艺术测评推广课程
网传科目有限定是真的么?
在不少桂林家长的微信群里看到的截图,上面对测评的具体科目做了明确的规定,像是舞蹈(除拉丁舞外),乐器(除架子鼓外)等等,一些家长表示担忧,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了不在测评内容里的项目。
“其实考察的内容都来自于教材,教材没有的,我们一定不会考。”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网传的这个范围是市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关于“三独”(独唱、独舞、独奏)比赛的一个范围要求,并非此次艺术测评的要求。
该负责人强调,目前家长们的误区在于没搞清楚范围就病急乱投医,其实艺术测评的范围和内容基本来自于课堂内容和教材,学生只要上好课,展示课程学习内容,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就可以获得高分。
面对艺术测评,桂林家长该做些什么?
“家长不要带着功利的心态看待艺术测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强调,艺术教育离不开家庭,像评价体系中的“校外学习”:自主参加校外艺术学习、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主要指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不包括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或个体培训者所组织的艺术培训。这就要求家长在关心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艺术修养。
该负责人表示,艺术教育本质上是通过兴趣培养,提升自我修养,丰富文化底蕴。目前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艺术考级,功利化倾向严重,将艺术教育推向纯粹的技能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此次《方案》的试行是将艺术素养,综合素质等标准纳入标准化考试体系的漫漫长路刚刚开始。但是,各种政策信息似乎在共同释放一个信号:艺术教育不再只是艺术专业领域内的自言自语,它正在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认知,孩子走向艺术领域的同时,艺术同样塑造着孩子更高的生命境界。
▼
桂林家长注意啦!
“独唱、独舞、独奏”并非此次艺术测评的要求
突击报班并不可取!
资料来源:桂林日报
编辑: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