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宋代的餐桌上,金银器具显示了权贵富豪的奢侈。今天我再讲一种宋代的餐具,从玉器到玻璃器具,每一种与众不同的餐具无不彰显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宋代玉料十分短缺,《清波杂记》载:“徽宗尝出玉盏玉卮,以示辅臣,曰,欲用此于大宴,恐人以为太华。”且不说贵为天子的宋徽宗,仅就艺术气质和高雅品味,堪称今古帝王无人能及,他想在堂堂皇家宴会上使用一只玉杯、一只玉盏都害怕遭人议论太过奢靡,可以想象宋时玉料的缺乏和宋人对玉的珍惜。
清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上有一则记事,题作《宣和玉杯记》关于玉杯样式写道:“宋宣和御府所藏玉杯三,其一内外莹洁,绝无纤瑕,杯口耸出螭头,小螭乘云而起,夭矫如生,名教子升天,真神物也。二名八面玲珑。三则单螭作把,外多花纹,钩碾精工,莹白过于教子,而神彩稍逊。” 玉杯都是上流社会人士所用,这宣和玉杯更是绝世珍品,徽宗的爱物,一般人更是见不得。玉荷杯倒是在宋人笔记中读到过,《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六引《玉音问答》描述了宫廷贵族艺妓佐酒之情景:“隆兴元年(1163年)五月三日晚,(胡)铨侍上于内殿之秘阁,蒙赐金风笺、玉管笔、龙脑墨、风味砚。唤内侍厨满头花备酒。上御玉荷杯,铨用金鸭杯。令潘妃唱《贺新郎》,兰香执玉荷杯,上自注酒赐铨曰:《贺新郎》者,朕自贺得卿也。酌以玉荷杯者,示朕饮食与卿同器也。”
玉盏在宋代也是稀有之物。韩琦“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桌),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众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再贵的玉盏也没有韩琦的宽宏大量珍贵,所以古人常说君子如玉。
除了玉器珍贵,还有一种玻璃器具也很珍贵。说起玻璃大家一定会不以为然,谁家现在没有玻璃器具呢?不过在宋代,一般百姓家还真没有玻璃器具。汉代以后,西方传入玻璃器皿,于是把西域传入的玻璃称为“玻璃”,中国自制的玻璃称为“琉璃”“料器”等。《东京梦华录》“食店”有云:“吾辈入店,则用一等琉璃浅棱碗,谓之碧碗,亦谓之造羹。”
在宋代,汉语才将玻璃和琉璃逐渐区分开来。好了,明白了玻璃的意义才能理会到玻璃的珍贵,记住玻璃是透明的,琉璃是不透明的。到了明代,用低温彩釉陶制作的砖瓦被称为“琉璃”或“琉璃瓦”。苏轼写有“坐思吴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臆胧。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他还写过“回望古合州,属此琉璃钟。”苏轼并没有混淆玻璃、琉璃之间的区别。《武林旧事》有专门描写元宵灯会一节,“灯之品极多,每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著色便面也。”说明苏州一带普遍已经能够自己生产比较大型的琉璃制品,文中把苏州制造的花灯叫作“琉璃”而不是“玻璃”。同在《武林旧事》“赏花”一节,有“间列碾玉、水晶、金壶及大食玻璃、官窑等瓶”,这里把从“大食”舶来的玻璃器叫作“玻璃”而不叫“琉璃”,显然与在本土生产的琉璃器在质地和工艺上有区别的。《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载清河郡王张俊进奉给高宗的宝器中有“白玻璃圆盘子一、玻璃花瓶七、玻璃碗四……”餐桌上的玻璃器具成为高档贡品。
《金史·本纪第八·世宗下》载:公元1188年3月,“乙丑,宋遣使献先帝遗留物。癸巳,宋使朝辞,以所献礼物中玉器五,玻璃器二十,及弓剑之属使还遗宋”,金世宗说:“这些器物都是你们国家已故君主珍贵的玩赏物品,应该当作宝贝加以珍藏,以便不忘记追念怀思自己的先辈。现在我如果接受了这些礼物,在道义上有所不忍。你回去告诉你们的君主,使他了解我的心意。”金世宗不忍心收下宋代皇帝赵构曾经喜欢的宝贝玻璃器。由此可证明,宋金时期,西方舶来的玻璃器仍很珍贵,依旧是皇帝珍爱的玩物或者外交大礼。公元1115年,宋徽宗诏令:“中书舍人陈邦光,贬为提举洞霄宫,池州居住。”此前陈邦光任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适逢蔡京献大食国的玻璃酒器,陈列在宫廷中。太子发怒说:“作为天子的大臣听不到道德义理相训诫,只拿精美的玩物来消磨我的意志吗!”就命令身边的人打碎了那些东西。太子打碎的不是玻璃酒器,而是蔡京的脸面。蔡京后来听说实际是陈邦光激怒挑动太子,忍住怒气没有发作,这不就借机贬斥他。
宋代,朝廷成立了官家玻璃制造作坊,称“乐玉作”,生产仿玉玻璃品质远远不如进口玻璃优质,主要是工艺技术问题。宋代玻璃器具多是进口货,玻璃制作的饮食器具并不常见。因其数量罕少,极为珍贵,故多为上层社会及富人所拥有。如果在宋代,您家里的高脚玻璃杯就可以换一套别墅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薇薇
开封网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开封日报社和开封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开封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开封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1-2292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