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网 - 乐器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产品新闻 | 乐器考级 | 乐器科技 | 企业新闻 | 行业新闻 | 演出活动 | 音乐乐评 | 招生信息 | 保养常识 | 吹奏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保养常识 > 初学乐器容易忽略的重要问题
P.biz | 商业搜索

初学乐器容易忽略的重要问题

信息来源:yyyqqq.com   时间: 2023-06-28  浏览次数:3

  学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眼下的问题尽管微小,但是从长远来看,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孩子出现了演奏的问题,是否在前期的某一个技术点就存在了隐患;这个问题是随着时间能慢慢解决,还是必须马上解决?

  笔者比较幸运,学琴过程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工作时又考入了很好的乐团,周围的同事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都很高,平时我也很喜欢和各专业的老师们探讨教学,所以也有了一些经验积累。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问题是不需要焦虑和着急的,需要给孩子时间来成长,而下面的几方面问题则需要尽早解决。

  演奏站姿、坐姿

  与乐器的关系

  之前看过一些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家录制的网络大师课。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传奇的长笛演奏家帕胡德录的一个启蒙视频。仅仅关于站姿和如何拿起乐器,他就讲了将近20分钟,各种示范,生怕没说清楚的样子。这一定跟他自己从小的严格启蒙和几十年的演奏生涯实践有着极大关系。我们小提琴的演奏和长笛类似,都是要学习站/坐两种演奏姿势的。因此,教会学生如何站,怎么站最放松,怎么站久了也不容易疲劳,是每一位小提琴教师在启蒙时最应重视的问题。

  与站姿相对的是坐姿,如果姿态和发力方法不对,久坐比久站更加伤害人体。许多人参加了乐队工作,都还不知道怎么坐,导致了严重的职业病,这也是启蒙教学缺失导致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在启蒙的时候解决,而是等练了三年五载才发现,养成了习惯,更难纠正。

  持握乐器的方式则直接影响音色、音准和把握性。人的生理构造不同,持琴姿势未必千篇一律,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持琴姿势,这一点需要跟自己的专业老师进行探讨。当学生持琴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很粗暴地要求他们“坚持!夹住”,那么不但解决不了孩子的持琴问题,还会引发他们对于小提琴的恐惧。因此,对于一开始无法顺利持琴的学生,最好能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持琴点。这是对于从事启蒙的老师的基本要求。

  了解调音、乐器特性

  和乐理知识

  孩子学习弦乐器,对于家长来说第一个必须会的功课就是学会调音。许多家长嫌麻烦,一个礼拜才到老师那里调音一次,中间任凭琴弦跑音十万八千里,也置之不理。其实调音并不难,只要家长掌握了乐器的特性,就能很容易地帮助孩子把音调好。

  在初学乐器的时候,慢慢地去了解这个乐器的特性,不但有助于演奏,而且在了解的过程中,也增长了很多有趣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何乐而不为。

  学乐器要不要学乐理?我想这一点对于现在的学习者来说应该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了。问题是怎么学?

  我个人以为,乐理脱离了演奏,或者脱离了音乐作品,意义就不明显了。当我们演奏乐曲时,乐谱上出现的所有内容,都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每一个乐理知识,都要和演奏效果挂钩。

  讲乐理时配合演奏示范,学生才容易理解记忆。在我们中国的诗词欣赏中,讲究格律对仗。然而只要立意新颖深刻,那又不可为词句字眼所限制。乐理是用来理解音乐的,不是用来束缚和丈量音乐的。了解乐理,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把乐谱读通读懂,不是为了死记硬背,去通过乐理考试的。

  学琴要有全局观,需要既有当下的短期目标,也有长远的目标管理。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有了目标,就不会迷茫。学习和学琴是相通的,最怕的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背诵几百上千首古诗词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够真正体会到诗词之美,读之口齿噙香的人就没那么多了,能对其中深意有一二真见解者就更少了。虽然孩子们只是初学,但是如果教师能够不偷懒,让孩子们在初窥门径时,就能体会到古典音乐之美,那教琴的乐趣和意义也就在这里了。俞倩如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乐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