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网 - 乐器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产品新闻 | 乐器考级 | 乐器科技 | 企业新闻 | 行业新闻 | 演出活动 | 音乐乐评 | 招生信息 | 保养常识 | 吹奏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击打新闻 > 曾侯乙编钟:沉睡2400多年的乐器,隐藏一段小国的夹缝求生史
9.biz | 商业搜索

曾侯乙编钟:沉睡2400多年的乐器,隐藏一段小国的夹缝求生史

信息来源:yyyqqq.com   时间: 2023-08-11  浏览次数:1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可谓是国家宝藏。

  作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物,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不仅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而且还代表着中国先秦文化的礼乐文明最高成就。

  也正因这种特殊性,早在2002年1月,曾侯乙编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沉睡2400多年的乐器,是如何被“唤醒”?

  1997年9月,湖北随州,一支部队在搭建厂房时,无意中发现一座战国早期大型墓葬。

  随后,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前来实地勘测,通过陪葬品残留的字迹,认定这个墓主人是曾侯乙。

  而在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用两个月的时间将填土清除完,随着墓葬打开后,地面水和河水混在一起,考古人员将墓中的水进行抽干。

  

  随着水面不断下降,在离曾侯乙墓中室内靠西壁不远处,发现一个体积较大,由3个佩剑铜人以及一根圆形铜铸顶托。

  很快,随着水位又持续下降,考古人员又陆续发现一些横梁、大型甬钟及一个镈钟等。

  直到6月中旬,65件编钟连带着挂钟构件、整副钟架以及竖在钟架旁的2根撞钟木棒、置于悬梁上的6个T字形敲钟槌,沉睡2400多年最终被“唤醒”。

  

  这套编钟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古老诸侯国夹缝求生的艰难历史

  曾侯乙编钟出土的地方,早在2000多年前,是一个古老诸侯国的领土----曾国。

  不过在翻阅东周列国的相关文献历史,大部分都只是记载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样的主线情节,对于一些曾国等小国并没有过多记载,甚至提都没提。

  曾国,在一些历史记载中提到两个,一个是在《史记·周本纪》中----“西周末年,会同申国、犬戎攻杀周幽王的缯国”;另一个则是《左传》中频繁出场的“曾国”。

  

  早在周武王分封时,西周重臣南宫括以及他的后代被分封在曾国,当时称为“随国”。

  在那个时候随国可并非小国,而是周王分封在汉水一代姬姓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主要是用来代替周王室进行监视与牵制周朝南方能控制的边界。

  但到了西周晚期,随着周王室力量衰弱,随国附近的楚国也不断崛起了,在熊渠时代,楚国已经开始向四周扩张,逐渐成为争霸的大国。

  

  眼看着楚国逐渐扩张,原本作为周王室的桥头堡的随国也陷入两难之地-----

  要么进行反抗,但自己实力实在无法单扛楚国;要么归附楚国,要么就这样背叛周王朝,也并非容易之事。

  于是,随国便开始进行“两面派”。

  面对楚国时,随国尊为楚国为老大,口口声声要跟着楚国混;但转过身,当面对周王室又毕恭毕敬,毕竟在王室正统的随人眼中,还是看不起楚人,认为他们只是蛮夷。

  当然,楚国也不傻,当楚国怒了,要讨伐随国,随国又开始装无辜,不断打感情牌。

  就这样子,随国就这样在周王室和楚国的夹缝中小心翼翼生存着很多年。

  

  曾侯乙编钟,便是随国和楚国交往的产物

  作为随国的最后一位国君,曾侯乙在去世后,楚国的楚惠王便给他特制了一个镈钟作为曾侯乙的随葬品。

  在这套一共有65件的编钟里,最大的一件镈钟里,篆刻着铭文:“左右楚王”。这也说明,随国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向楚国臣服,安心做它的“马仔”。

  

  不过这也只是名义上,只要能抓住机会,随国还是会牢记自己对周王室的义务,阻止楚国不断坐大。

  更是趁着楚国不备,随国还联络汉水的姬姓诸侯国一起讨伐楚国,只可惜最终还是失败。

  而被楚国压制后,曾候最终娶了楚国女子芈克为妻,以联姻的方式逐渐真正控制了随国,直到秦国战胜七国后,随国贵族们跟着楚国一起撤退到更南方,最终被秦国统一。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曾侯乙编钟,也见证着随国和楚国两个国家的碰撞与交融。

  军事上楚国胜利,但文化上随国的中原文化也影响着楚国,两种文化互相学习,最终融合为一体。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乐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