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高雅洁
日前,青岛市入选成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将依托康复大学资源建设康复辅助器具研发机构,探索将基本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初步计划在2022年实现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在社区基本覆盖。

8月3日,记者从青岛市民政局了解到,为不断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和伤病人士多层次、多样化的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需求,2020年12月,民政部等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的通知》。青岛市经过主动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入选成为全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之一。此次全国试点地区共有22个,试点期限为2年。
据了解,青岛市将围绕产业集聚发展、服务网络建设、政产学研用、开展社区租赁服务等4个方面开展试点工作。
青岛市将借助政策和市场优势,打造一批示范性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建设国际先进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重点扶持智能康复机器人等中高端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打造“青岛创造”康复辅助器具品牌,支持康复辅助器具行业协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助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跨域发展。
同时,青岛市将举办高层次康复辅助器具博览会、展览会和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常态化的康复辅助器具展览、体验馆,逐步健全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初步打算在2022年,实现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在社区基本覆盖。
依托康复大学资源,青岛市还将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康复辅助器具研发机构,加强康复辅助器具研究,筹建集康复辅助器具研发、设计、制造、展销、适配、体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此外,青岛市还将把老年人及伤病人士护理照料、残疾人生活教育和就业辅助、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等作为优先发展领域,推动“医工结合”,积极探索将基本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在制度上给予兜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