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在美妙的竖琴声中,“八喜·打开艺术之门—2021暑期艺术节”“畅游竖琴仙境—梦幻夏日·竖琴夏令营”和“快乐竖琴重奏团·进阶精品小班夏令营”圆满闭营。经过老师们四天悉心教导,5个班共70余名小营员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舞台上展现了快乐而自信的风姿,献上自己竖琴学习的优秀答卷。《小星星》《粉刷匠》《骆驼商队》《My Dancing Days》等独奏、重奏曲,动人的旋律回荡在音乐堂,赢得阵阵掌声。音乐会后,王冠老师为学员们颁发夏令营结业证书。

音乐堂惊现31架大、中、小竖琴
本次“八喜·打开艺术之门”竖琴夏令营分为4个零基础启蒙班和1个重奏进阶班,由中央音乐学院竖琴副教授、前中国交响乐团竖琴首席王冠老师担任艺术总监,王冠、石琴、黄立雅、孙诗萌、马佳杰、付莉晴、白雪嫄、张馨月、高一竹、焦之樱、孙乐、刘驻颜组成了强大的授课教师阵容。竖琴夏令营在开团之初就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青睐,不到一周所有名额全部报满,其中大部分是5至15岁的小朋友。

为了保证营员们有充分的练习时间,并考虑小营员们不同的年龄、身高,王老师为此次夏令营借来了大、中、小三个规格的竖琴。音乐堂惊现31架竖琴,蔚为壮观,竖琴老师们纷纷表示,第一次同时看到这么多竖琴!王冠老师在开营仪式上介绍了竖琴这一古老乐器的历史、发展、演变,并在夏令营期间开始了一台独特的家长课堂,为家长提供宝贵的竖琴琴童“培养秘笈”。

四天时间中,竖琴辅导老师耐心讲解、示范弹竖琴的正确手型,一对一辅导小营员们弹奏曲目;小营员们认真练琴,尝试相互合作,互相检查识谱、唱谱。

创新开设“重奏进阶班”体验重奏乐趣
今年,中山音乐堂“八喜·打开艺术之门”竖琴夏令营举办到第10届,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竖琴夏令营首次创新开设“重奏进阶班”。


夏令营艺术总监王冠老师说,“如今学竖琴的学生越来越多。竖琴是一件独奏大件乐器,受到乐器和搬运的限制,平时很难拥有和别人弹重奏的机会。此次夏令营可以让竖琴学生体验到和别人一起演奏、合作重奏的乐趣。”
4天学习时间里,“重奏进阶班”的23位学员分为10个重奏组,王冠、石琴、黄立雅、孙诗萌、刘铸颜老师轮流为每一个重奏组授课,让学员体验到专业音乐院校必修的重奏课程。
夏令营特别邀请魏恺远老师,为重奏进阶班同学们讲解踏板竖琴的内部结构。魏老师将一台竖琴放倒在椅子上,用扳手将竖琴底部拆开,带学生们一窥竖琴神秘的内部构造,更直观、深入地了解竖琴结构与发声原理。

“打开艺术之门”竖琴夏令营见证孩子成长
重奏进阶班中,不乏云南、深圳、陕西、河北等远道而来的学员,既有专业音乐院校学生,也有和竖琴夏令营一同成长的学员。
母女共同报名 同台演奏

视频:母女同台演奏
悠悠从2017年开始,每年报名参加“八喜·打开艺术之门”竖琴夏令营。从接触竖琴、学习竖琴,到出色演奏作品,“打开艺术之门”竖琴夏令营见证了她一步步成长。得知今年竖琴夏令营有重奏课程,悠悠妈妈第一时间给孩子和自己都报了名。经过4天学习,母女二人在舞台上合作演奏《风流寡妇圆舞曲》。悠悠妈妈说,“决定给自己和孩子报名以后,悠悠就像小老师一样,每天督促我练习竖琴。我很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孩子做个榜样,告诉孩子喜欢和热爱一件事,需要韧性和坚持,才能走得长远。”

来自西安的顾英硕是个安静慢热的大男孩。他从六年级开始学习竖琴,目前是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英硕妈妈说,“我们在网上看到音乐堂竖琴夏令营的课程,对孩子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就果断报名。英硕开始担心自己是班里偏大的学生,有一点不好意思。几天课程下来,他感觉充实又开心。希望这样的课程能一直开办下去,为想走专业道路的孩子提供与名师交流学习的机会。”
“打开艺术之门”竖琴夏令营10年,为孩子们真正打开一扇门

“八喜·打开艺术之门”竖琴夏令营已举办10年,10年中老师们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收获了很多快乐与感动。王冠老师回首当年,“竖琴夏令营的初衷,是想给小朋友们提供一个体验平台,很多对竖琴陌生或好奇的小朋友,在夏令营中零距离接触、了解竖琴,亲自演奏;也有很多小朋友特别喜欢竖琴,不知跟谁学习,夏令营提供了与老师直接交流沟通的平台。”
王冠老师说:“通过前面几届夏令营,很多学生才慢慢接触、认识到竖琴这个乐器,甚至喜欢上了竖琴。有的孩子成为竖琴特长生、考上大学,甚至考上音乐学院的竖琴专业。对于他们而言,我们的夏令营真正为他们打开了这一扇门,带他们走近竖琴这件乐器,使竖琴成为了相伴一生的朋友。第一届夏令营的学生告诉我,已经考上了大学。看着这些学生一点点长大,也看到竖琴逐渐在他们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十分欣慰而感动。”
王老师说:“这几年喜欢竖琴夏令营、报名竖琴夏令营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小朋友的学习意愿和热情越来越高涨,以前竖琴比较小众,大家会感到很陌生,很少有人鼓起勇气去学习这件冷门乐器。现在大家对竖琴有一定了解,更想去探知、去学习。这可能也是多来年我们举办竖琴音乐会,‘打开艺术之门’每年零基础夏令营,不遗余力、持之以恒的推广,收获了一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