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网 - 乐器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产品新闻 | 乐器考级 | 乐器科技 | 企业新闻 | 行业新闻 | 演出活动 | 音乐乐评 | 招生信息 | 保养常识 | 吹奏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保养常识 > 杜浔镇老人玩转多种乐器 致力传承芗剧文化
P.biz | 商业搜索

杜浔镇老人玩转多种乐器 致力传承芗剧文化

信息来源:yyyqqq.com   时间: 2024-12-26  浏览次数:78

  杜浔镇这位老人玩转多种乐器,致力传承芗剧文化。洪建章——

  方寸舞台百味人生

即便不在舞台上,洪建章也专心投入演奏。

  芗剧又称歌仔戏,是漳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它曲调优美,长于抒情,音乐极具特色,民歌色彩浓郁,富有闽南乡土文化气息。6月14日,笔者走进古雷开发区杜浔镇正阳宫内,只见几把乐器、一个麦克风就组成了一个小型的芗剧演奏团。演奏团的组织人洪建章正斜抱着月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拨片轻拨琴弦,一段曲调优美、节奏强烈的乐声缓缓传来。在乐器的伴奏下,女演员时而高亢,时而委婉地唱着古老的曲目,台下观众早已被吸引进入角色。

  十来分钟的表演,洪建章非常投入。1944年出生于杜浔镇院边村溪仔墘的他,今年已78岁,对演奏的热爱与坚守,使他一直活跃在舞台上。

  洪建章从小就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他的第一把乐器是自己制作的二胡,琴杆和琴头都来自村里随处可见的树枝,鞔皮是5分钱换来的猪皮。十几岁的他,对于演奏一知半解,但对于节奏和旋律有着天然的亲切和向往,正是这种向往,促使着他一次一次地制板、堆筒、打凹、起线、平口……最终,得到了一把在当时看来可谓昂贵的“玩具”。

  村里的留声机是洪建章儿时放牛放羊中的消遣,每当牛羊四散开来,各自寻找食物时,身边的留声机与他就构成一隅旋律咿呀唱转的小天地。留声机中大多放的是《薛仁贵传奇》等闽南传统戏曲,芗剧的种子这时就在他的心里种下。

  22岁这一年是洪建章从艺生涯的一个转折点。1966年,在村里大队长(即现在的村委会主任)的推荐下,洪建章加入大队俱乐部,负责二胡的演奏。当时俱乐部里主要演奏的多以潮剧为主,洪建章的加入则丰富了俱乐部的剧种。

  俱乐部有时要参与各个公社的演出比赛。每当公社汇演的时候,台下便早早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洪建章第一次登上舞台时就是这种场景。当时的他虽然年少,却已经承担起了俱乐部的领队任务,且第一次带领大家从潮剧转为演奏芗剧,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但凭着对音乐独特的见解和努力,洪建章第一次登台就带领俱乐部获得了杜浔镇公社汇演第二名的好成绩。“体会最深的就是身份的转变,从背朝天的农民到文艺表演者。”谈及当年的场景,年近杖朝之年的洪建章感慨道。

  上世纪80年代,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为芗剧表演吹来了新的故事,“我们当时就自己创作剧本,将改革开放编写成剧本,用表演去讲故事、讲政策。”洪建章说。

  当时电视网络还未普及,芗剧承载着大多数老百姓的精神文化,每当哪个地方有演出时,便有四面八方的村民带着椅子大老远赶来。洪建章深知,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大家,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现在年轻人对芗剧这些民间传统剧种关注得越来越少,对于芗剧以后的传承和发展,您会不会感到担心?”面对提问,洪建章一声“是啊!”表明了他对芗剧未来发展的担忧。

  学习芗剧表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就导致了剧团人员青黄不接的局面。“现在只要剧团缺人的话,一个电话打来我就去帮忙。”洪建章说,虽然学习传统剧种的人少了,但是自己尚能发挥余热,只要剧团需要他,芗剧需要他,他都随时准备回到舞台上。

  不仅如此,洪建章还学习了皮影戏、电子琴、唢呐等多种剧种和乐器,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兴趣使然,但同时也是他用实际行动表示着自己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持。戏中唱遍人生几回春,舞台上的洪建章吹奏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体会着不一样的人生百味。相信,在和他一样的文艺工作者的坚守下,芗剧也能迎来另一个春天。

  ⊙薛敏灵 蔡彩霞 文/图

  责任编辑/黄舒哲 程琳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乐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